謝公亭 (李白)
謝公離別處,風景每生愁。
客散青天月,山空碧水流。
池花春映日,窗竹夜鳴秋。
今古一相接,長歌懷舊遊。
題目:謝公亭,又稱謝亭,為紀念曾任宣城太守的謝朓tiao而建。故址在今安徽宣城城北敬亭山。謝朓曾在這裏送別詩人範雲,李白遊宣城時懷古而作此詩。
第一二句:謝朓、範雲當年離別的地方猶如還在,詩人每次目睹這裏的景物都不免生愁。“愁”字內涵很廣,詩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見到古人,度過每一天卻覺得孤獨,乃至由謝朓的才華、交遊、遭遇,想到詩人自己的受讒遭妒,這些意思都可能蘊含其中。
第三四句:緊承上聯“離別”“生愁”,寫謝公亭的風景。由於“離別”,當年詩人歡聚的場麵不見了,此地顯得天曠山空,謝公亭上唯見一輪孤月,空山寂靜,碧水長流。這兩句寫的是眼前令詩人“生愁”的寂寞。李白把他那種懷古人而不見的悵惘情緒塗抹在景物上,就使得這種寂寞而美好的環境,似乎仍在期待著久已離去的前代詩人。
第五六句:池花映著春日自開自落,窗外修竹在靜謐的秋夜中窣窣地發出清響,景物雖美,卻沒有知己為伴欣賞,越見寂寞孤獨。這兩句看上去似乎隻是描寫詩人眼前的風光,而由於上聯已經交代了“客散”“山空”,因此,這種秀麗的景色,也表現了詩人言外的寂寞,以及他麵對謝公亭風光追思遐想,欲與古人神遊的情態。
最後兩句:詩人在緬懷遐想中,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風貌,溝通了古今的界限,乃至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。這裏所謂“一相接”,是由於心往神馳而與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,是寫在精神上對於謝公舊遊的追蹤。這是一首緬懷謝朓的詩,但其中卻表現了李白的精神性格。他的懷念,表現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,高超的誌趣情懷。
譯文:
謝亭曾是謝朓與範雲離別之處,我每當看到這裏的風景就不禁生愁。主客分別,已是青天明月;人去山空,隻見碧水清流。池畔的雜花,映著春天的朝陽;窗外的竹林,夜裏像在秋風中鳴個不休。我與古人息息相接,高歌一曲紀念謝公與範雲的此地舊遊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